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

角色VS存在感

那天,表姊談到她的工作所處的團體.
服務業,總是比較複雜一點,這裡的複雜,指的是人際關係的複雜.
她說,她觀察到一個團體裡面,一定會存在著很多不同的角色
不可能人人都很強,也不可能人人都很弱
一定會有幾個很強、幾個平常沒啥存在感,默默耕耘的
然後再幾個裝忙瞎忙的、幾個馬屁精,負責在旁邊拍手的
然後幾個跑腿的、最後再幾個小弟小妹,跟在老闆旁邊的.
有幾個角色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,這幾個角色有沒有平衡點.
如果幾個不愛做事的,看不過另一群工作狂,那免不了背後扯後腿
相反的,馬屁精很難存在於都是工作狂的團體裡,因為沒人買他的帳
一個團體的業績好不好,其實並不是看裡面有幾個厲害的人
而是看這個團體到底是不是能夠平衡.
就好像這樣吧:
平常沒啥存在感,總是默默工作的人,他的公關能力通常會比較差
所以,在這個團體裡面他的工作就是負責作事情
而那些平常很會在旁邊拍拍手的人,通常實質能力並不好
但也許公關能力特強,對他來說,他在這個團體的作用就是作公關
默默耕耘的member所負擔不來的公關,就交給這個拍拍手的人去操心
而拍拍手的所負擔不來的實質業績能力,就交給默默耕耘的人來煩惱
這樣形成互補之後,就造成所謂的balance了.
表姊說,經過他的觀察,已經balance的團體,通常業績都最好
但把這團體拆開一個個看,裡面真正的高手反而並不是最多
至於在這個講求競爭的社會裡面,誰會被淘汰
就看你所處的團體裡面,所重視的是什麼,有沒有人買你的帳而決定
老愛拍馬屁的人,一旦到了一個有精明的主管的團體,這招根本沒用
所以,這個團體沒他的市場也無人買他的帳,他自然不會選擇留下
同樣的,只懂得默默耕耘的人,一旦來到重視人際關係的主管團體裡面
也一樣無他的市場也沒人買他的帳,於是他也不會選擇留下.
一個團體到底什麼時候會balance,真的要看機運,還要看主管等等
加上有很多事情需要磨合,因此,好的團體很難找
好的人才卻不難找這倒是真的.
聽完表姊的敘述,我想了一下,覺得其實有道理
從五專時代開始學習二胡,二胡,可以獨奏,也能跟他人合奏
記得當時指揮老師有講過一句話,這句話我到現在才深刻明白真正的意義
他說:有的人,他只適合獨奏,不適合合奏;有的人則一定要跟他人配合,
才能顯現他的能力.獨奏所須要的技巧跟合奏完全不同.往往可以
看到一個獨奏能力很強的人,卻完全無法跟他人合奏,因為他總是
走他自己的速度、自已的特色,卻忘了一個團體的存在,有時候是
要先拿掉自己個人鮮明的特色,以避免不協調的情況發生........
其實道理我都知道,但說到真正的頓悟則是到最近才明白.
而且我覺得,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團體有時候角色並不一定會一樣
一個人在這個團體,如果只是空氣,存在感並不高,並不代表他到另一個
團體仍然是空氣.
五專的時候,由於當時胡琴琴藝最好的就屬我跟另一個同學
因此當時我就不是空氣,而是樂團首席(因為胡琴首席等於樂團首席)
說了這麼多,我覺得一個真正好的團體,是每個人的存在感都很高
每個人都自以為是團體的一份子,這就是很成功的團體了
代表領導者有方,成功串聯每個人的心,而且彼此間不會反感.
這樣的領導者,應該就是所謂的天生的領導者了吧
而,如果你覺得你在這個團體是空氣,或許,把他解釋成
你走錯團體了可能會好過一點.有啥大不了的嗎?
人生如果要計較這麼多,哪計較得完
不想當空氣,那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地盤不就得了~
總會存在一個有你的市場的團體,不是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